▲点击上方音频,听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老师原声领读《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精彩片段。收听完整版音频,请扫描文末海报二维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依赖于书面语言。碎片化的信息流文字形式,降低的不仅有写作门槛,还有写作水平变。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强调,当今学校应超越传统的「识字」教育,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读写能力。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发表论文等等而写文章,缺乏关于写作的基础知识,导致文章中时常出现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的现象。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蒂芬·平克(Steven A. Pinker)认为,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分析文章技巧,运用理性思维写作。他的新作《风格感觉》,正是一本适应21世纪社会文化生活的写作指南。出版时间:2018年
为此,明白邀请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老师为我们原声领读平克的这本著作。徐老师在导读中指出,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非常缺乏说明文的训练,议论文的写法也是大而无当,缺少论证的成分。这本《风格指南》的作用,就是教大家如何写好一篇非虚构类文章。平克认为,写好文章有三个好处:清楚传达信息、赢得信任、增加美感。基于平克的观点,徐英瑾老师指出,文风体现人品,能够增进个人说话的公信力。我们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使其既清楚实用,而且通情达理呢?平克在书中给了一个门径:在写作风格上重返古典风格。徐英瑾老师用电器的使用手册和科普文训练的例子解释说明到,古典风格的特征就是引导读者去看世界,将事实清楚明白地展现给读者,华丽的词藻和生动的文采都应该让位于表达清楚这个前提。古典风格强调的是说明文式的精确简练文风,但也不止于说明文式的直白朴素。平克认为,古典风格和实用风格的区别就在于「古典作者的简洁『来自其思想的优雅,绝非来自时间或主顾的压力』」。▲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华美的巴洛克文风,培根的散文随笔简明扼要、自然流利,同时也饱含着深刻的思想。
在明白古典风格的含义之后,徐英瑾老师在领读过程中着重讲解了我们平时写作时常犯的错误。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元话语,也就是用来解释话语的话语,比如「部分」、「评述」、「小节」这种词。元话语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设置「路标」,对后文做出预告与引导,比如「第一」、「之后的」、「最后」等等。平克认为,这些词汇对读者来说不是特别必要。恰当地使用元话语和「路标」可以对文章起支撑作用,但是一旦滥用,则会使文章变得枯燥乏味。所以平克提倡尽量少用这些词汇。◆第二个错误,用徐英瑾老师的话说是提醒那些「老学究」们的错误,即滥用专业术语。平克认为,非虚构类文章最主要的功能是给公众有效信息,过多的专业术语可能会遮蔽文章的主题,读者也会觉得不明就里。徐英瑾老师也因此告诫大家远离「专业自恋」,写文章的初心和目的是为了讨论问题,适当的引用专业术语可以让文章趋于严谨,但是切忌东拉西扯,为了显摆学问而耗费读者精力。◆第三个错误是使用模棱两可的措辞,平克称之为官僚用语。比如「几乎」、「比较」、「近乎」等等,这些词不能增加信息,相反削弱了文章的断言力;徐老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频繁使用官僚用语就是为了摆脱责任,劝告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警惕这种风气。此外,徐英瑾老师还谈到其他写作错误,比如陈词滥调太多、过度名词化、表达内容过于专业(即平克所指的「知识的诅咒」)、滥用引号做自我辩解等等。
这些错误都把文章作者和读者割裂开,一方面作者本人顾影自怜,另一方面读者味同嚼蜡。徐英瑾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在文章里多运用一些类似于祈使语气的,有对话场面的文风,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章的感染力,让意思传达的更加清楚。平克在书中也谈到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古典风格的作者必须模拟两种体验:向读者展示世界,并与其对话。两种体验的性质塑造了古典风格的写作方法。展示,说明有东西要看,因此作者指向的是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人们彼此往来,与物切磋。对话,说明期待读者的合作。作者指望读者能读懂字里行间之意,把握其大意,串联其点滴,而作者无须把自己思路中的每步都明示出来。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作者对读者视线的引导过程,用的是对话形式。」
对于写作,徐英瑾老师还论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将一篇文章的脉络贯通起来,把写作材料安排到一个自然的秩序里?一篇流畅简洁、富有美感的文章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徐老师列举了以下这几种方法:第一,设置主题链,使每个自然段开始都有相同的主语,这样就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反复地凸显;第二,有序地称呼反复出现的事物,慎用代词,当这个事物第一次出现时要用尽量详细的信息去描述它,再次出现时才可以使用代词。平克也特别提及,为了文章的美感应合理使用同义词,但要注意不要为使用同义词而使用同义词,切忌卖弄词汇。在这点上,徐英瑾老师把目光转向哲学领域,指出文章组织的原则类似于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所提出的思想观念之间的三种联系原则:相似性、时空之间的接近性、以及因果关系。这些原则能够让文章逻辑清晰,富有条理。结合这几种方法,徐英瑾老师总结说,组织材料,需要把时间和空间的次序以视觉的方式展现出来,即要求一种「视觉化呈现」。这也是古典风格所提倡的,正如平克在书中所言:「观看世界是古典风格的主导隐喻。作者看到了读者没看到的东西,引导读者的视线,使读者自己发现它。写作的目的是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当语言与事实一致时,写作便成功了,成功的证据便是清楚和简洁。事实可被了解,但事实不等同于揭示它的语言:文章是观看世界的一扇窗。作者在写下文字之前已然洞察事实,他也无须借写作之机来理清思想。」
在导读结尾,徐英瑾老师还分享了《风格感觉》关于写作的基本原则。这几个原则对于中英文写作来说都是通用的。首先,引用某个观点的时候先要查阅资料,确保真实无误;第二,论证过程要有理有据,提供普世性的前提,使用恰当的逻辑工具或常识来推出结论;第四,谨防虚假的二分法,走出「非此即彼」的陷阱,探寻其他的可能性;第五,论证应当基于理性,就事论事。徐老师指出,缺乏理性的讨论是中国人在做论证时常犯的错误。文章不是各种知识的堆砌罗列,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写作,作者是要通过文字的「视觉化呈现」来为读者提供一种凝视,一种思考。
正如徐英瑾老师所谈到的,「文风见人品」。东晋名士谢安也曾感慨「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来表达文章写作的看法。
去繁就简、去伪存真,这不仅是自古以来人之生活、品格的追求,同样也是写作的精髓。文字的简练,其实就来自于内心的真诚。■▽▽▽长按扫描下方海报,听徐英瑾老师讲读《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完整版吧~错过的人生只能变成回忆,错过的直播却可以在「直播回放」中找回。我们将「明白知识圈」全年50场直播讲座,整理集结成回顾专栏。由高全喜、徐庆全、陈嘉映、周濂、曹则贤等超百位学界大咖共同打造,内容从金庸小说到美国秩序,从量子力学到现代民主,横跨多个领域。直播回顾专栏,已上线50场讲座,后续将以每周一场的频率更新。原价99元,现价只需49元。总有一场讲座能为你打开理解世界的另一扇门。与「明白」一起,重新向世界发问,在「理解世界」的道路上,你从不孤单。▽▽▽快来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订阅「直播回放」专栏吧!👇爱智慧的学友,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明白知识店铺学习吧📖